念珠意義 ▶
佛珠,亦有人稱之為「佛珠或數珠」,透過在念經時 1 顆 1 顆撥弄佛珠,可以幫助修行者計數,集中精神,排除雜念。此外佛珠還可以提醒修行者,時刻不忘修持佛法。
戴佛珠的好處對於非修行者來講,被認為是一種祈福護身的方式。許多人相信配戴佛珠可以祈求平安、消災解厄。
常見的念珠種類 ▶
持珠
持珠,是指拿在手上,用來捻掐念佛的佛珠。持珠的目的是幫助修行者集中精神,排除雜念,增進修行效果。持珠的常見顆數有 108 顆、21 顆、18 顆等。
戴珠(手珠)
戴珠,是指戴在手腕上、需要念佛時可以拿下來使用的佛珠。戴珠的目的是祈求平安、消災解厄,或表達對佛法的虔誠信仰。戴珠的常見顆數有 18 顆、14 顆、8 顆等。
掛珠
掛珠,通常較大粒、會戴在脖子上,通常是由出家人配戴。掛珠的目的是表達對佛法的尊敬和供養。掛珠的常見顆數有 108 顆、64 顆、32 顆等。
念珠顆數的含義 ▶
佛珠顆數 1080:十方世界的各 108 種煩惱。
佛珠顆數 108:象徵斷除每世 36 種加上以過去、現在、未來共 3 世合計的 108 種煩惱,是修行者最為常見的選擇。
佛珠顆數 54:代表菩薩修行的 54 個階位,包含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四善根因地。
佛珠顆數 42:蘊含著 42 種階位,包含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覺及妙覺,是菩薩修行過程中的重要次第。
佛珠顆數 36:是將 108 顆佛珠分為 3 分之 1 的便攜選擇,其功德與 108 顆佛珠相同。持誦 36 顆佛珠,方便隨身攜帶,隨時隨地精進修行。
佛珠顆數 27:代表二十七賢聖位,包含十八有學與九無學。
佛珠顆數 21:象徵十地、十波羅蜜、佛果等 21 位,是菩薩修行成就的階位。
佛珠顆數 18:代表十八界,即六根、六塵與六識。
佛珠顆數 14:代表觀世音菩薩的 14 種無畏功德。
佛珠顆數 12:象徵十二因緣,是佛教中解讀生死、因果、姻緣輪迴的理論。
藏茶如何飲用? ▶
藏茶,尤其是普洱茶和其他类型的压制茶,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益处而受到喜爱。饮用藏茶不仅是一种享受,更是一种文化体验。以下是一些饮用藏茶的建议:
### 1. 选择茶具
- **茶具选择**:可以选择紫砂壶、白瓷壶或玻璃壶等,紫砂壶适合普洱茶,能够更好地保留茶香。
- **茶杯**:使用小茶杯或品茗杯,便于品尝茶的细腻风味。
### 2. 准备茶叶
- **取茶量**: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叶的浓度,一般每次取用5-10克的茶叶。
- **撬茶**:如果是压制茶(如饼茶或砖茶),可以用茶刀轻轻撬取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茶叶碎裂。
### 3. 冲泡水温
- **水温**:普洱茶一般使用95°C至100°C的热水冲泡,其他类型的藏茶也可以根据茶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水温。
- **水质**:使用优质的矿泉水或纯净水,避免使用自来水,以免影响茶的味道。
### 4. 冲泡时间
- **洗茶**:第一次冲泡可以快速洗茶,时间约为5-10秒,目的是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和异味。
- **正式冲泡**:洗茶后,第二次开始正式冲泡,时间可以根据茶叶的浓度和个人口味调整,一般为20-30秒,后续冲泡时间可以逐渐增加。
### 5. 品饮
- **观察**:观察茶汤的颜色,普洱茶的颜色通常为红褐色或深褐色。
- **闻香**:轻轻摇动茶杯,闻茶香,感受茶的香气。
- **品味**:小口品尝,感受茶的滋味和口感,注意茶的回甘和喉韵。
### 6. 多次冲泡
- **重复冲泡**:藏茶通常可以多次冲泡,普洱茶可以冲泡5-10次,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,茶的味道会逐渐变化,体验不同的风味。
### 7. 注意事项
- **饮用时间**:尽量避免在空腹时饮用浓茶,以免刺激胃部。
- **适量饮用**: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,适量饮用。
藏茶如何存放? ▶
藏茶,尤其是普洱茶和其他类型的压制茶,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益处而受到喜爱。为了保持藏茶的品质和风味,正确的保养和存储非常重要。以下是一些藏茶的保养建议:
### 1. 存储环境
- **干燥**:藏茶应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,避免潮湿,以防霉变和变质。
- **通风**: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,避免密闭空间,以防止异味和潮气积聚。
- **避光**:避免阳光直射,光照会导致茶叶氧化,影响其风味和品质。
### 2. 温度控制
- **适宜温度**:存放藏茶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°C至25°C之间,避免高温和极端温度变化。
### 3. 避免异味
- **隔离存放**:藏茶应与其他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分开存放,以免吸附异味。
- **使用密封容器**:可以使用密封罐、陶瓷罐或专用的茶叶储存袋来存放藏茶,确保密封性良好。
### 4. 定期检查
- **观察茶叶状态**:定期检查藏茶的状态,注意是否有霉变、虫蛀或异味等情况,及时处理问题。
- **翻动茶叶**:如果是散装茶叶,可以定期翻动,以保持茶叶的通风和干燥。
### 5. 饮用与冲泡
- **适量取用**:每次取用
茶具的保養 ▶
茶具的保养对于保持其美观和延长使用寿命非常重要。以下是一些茶具保养的建议,适用于不同材质的茶具:
### 1. 陶瓷茶具
- **清洗**:使用温水和软布清洗,避免使用钢丝球等硬物,以免划伤表面。
- **避免剧烈温差**:陶瓷茶具在使用时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,以防止开裂。
- **存放**:存放时避免重压,最好用茶巾包裹,防止碰撞。
### 2. 紫砂茶具
- **清洗**:使用清水清洗,避免使用洗洁精,以免影响茶的味道。可以用茶叶水冲洗。
- **干燥**:清洗后应自然晾干,避免阳光直射。
- **使用**:紫砂壶在使用时最好专用一种茶,以便壶内吸附茶香,形成独特的“壶味”。
### 3. 玻璃茶具
- **清洗**:可以使用温水和洗洁精清洗,避免使用钢丝球。
- **避免高温**:玻璃茶具不宜放在火上直接加热,避免高温导致破裂。
- **存放**:存放时避免重压,防止破损。
### 4. 不锈钢茶具
- **清洗**:可以用洗洁精和软布清洗,避免使用酸性或碱性强的清洁剂。
- **防锈**:定期检查是否有锈迹,若有可用食用油擦拭以防止生锈。
- **存放**:保持干燥,避免潮湿环境。
### 5. 木质茶具
- **清洗**:用湿布轻轻擦拭,避免浸泡在水中,以免木材变形。
- **保养**:定期用食用油擦拭,保持木质的光泽和防水性。
- **存放**: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。
### 6. 一般保养建议
- **定期清洗**:无论是什么材质的茶具,定期清洗是必要的,避免茶垢积累。
- **避免化学清洁剂**:尽量避免使用强烈的化学清洁剂,以免对茶具造成损害。
- **注意温度**:使用时注意温度变化,避免因温差导致茶具破裂。
- **定期检查**:定期检查茶具的完好程度,及时处理小问题,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念珠的保養 ▶
念珠(也称为佛珠、念佛珠)是一种用于宗教修行和冥想的工具,通常由木材、石材、种子或其他材料制成。为了保持念珠的美观和延长其使用寿命,以下是一些保养建议:
### 1. 清洁
- **定期清洗**:念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,可能会沾染汗水、油脂和灰尘。可以用柔软的干布轻轻擦拭,保持其清洁。
- **避免水洗**:对于木质念珠,尽量避免用水直接清洗,以免木材吸水膨胀或变形。如果需要清洗,可以用微湿的布轻轻擦拭。
### 2. 存放
- **避免阳光直射**:将念珠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,以防止材料褪色或干裂。
- **防潮**:存放时要保持干燥,避免潮湿环境,以防霉变,特别是木质念珠。
### 3. 使用
- **轻拿轻放**:在使用念珠时,尽量轻拿轻放,避免碰撞和摔落,以免损坏。
- **专用**:如果可能,尽量为不同的用途准备不同的念珠,例如念佛、念咒等,避免混用。
### 4. 材质保养
- **木质念珠**:可以定期用少量植物油(如橄榄油)轻轻擦拭,以保持木材的光泽和防止干裂。
- **石质念珠**:避免与硬物碰撞,以免刮伤表面。可以用干布擦拭,保持光泽。
- **种子念珠**:如菩提子等,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保持干燥,定期用干布擦拭。
### 5. 定期检查
- **检查绳结**:定期检查念珠的绳结是否松动,必要时进行修理,以免珠子掉落。
- **观察磨损**:注意念珠的磨损情况,若发现珠子破损或变形,及时更换。
### 6. 心态与仪式
- **保持虔诚**:在使用念珠时,保持虔诚的心态,定期进行清理和保养,既是对念珠的尊重,也是对自己修行的重视。
佛珠怎麼保養? ▶
木質、堅果類佛珠
避免與硬物磨擦,以免損傷表面紋理。
避免使用濕抹布或粗糙的抹布擦拭。
如果佛珠沾水了,應立即用乾布擦乾。
避免長時間放置在陽光下直射,以免變質、褪色。
避免放置在過於潮濕的地方,以免變形或裂開。
玉石佛珠
避免與硬物撞擊,以免出現刮痕或是裂損。
定期用微濕的布擦拭或是以清水清洗,以補水、保持佛珠的光澤。
睡覺可以戴佛珠嗎?何時可以拿下佛珠? ▶
一般來說,若個人習慣戴佛珠睡覺,則在入睡時繼續配戴無妨。但若擔心壓壞或弄髒佛珠,則可取下放在乾淨的地方。
不過洗澡或游泳時,若配戴的是木質或是堅果類佛珠,則建議將佛珠取下,以免佛珠沾水受潮。此外,在進行劇烈運動或勞動時,也可以暫時拿下佛珠,以免造成損壞或遺失。
念珠有哪些禁忌? ▶
佛珠是修行用品,應心存恭敬,尊重佛法,因此在配戴佛珠時應注意以下戴佛珠的禁忌。
保持佛珠清潔,避免接觸污穢。
舉止莊重,避免做出不恭敬的行為。
妥善保管,避免遺失或損壞。
避免磕碰。
尊重他人,避免他人觸摸或將佛珠當作飾品炫耀。
簡而言之,就是「恭敬、尊重、愛護」。
念珠帶左手右手? ▶
佛教理論中,對於佛珠配戴左右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,因此無論是戴在左手或右手都可以。
不過,在佛教文化中,左手一般被認為是「吉祥之手」,象徵著慈悲與仁和。因此,許多佛教徒或華人會習慣將佛珠配戴在左手腕上。
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▶
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
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
尔时,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诸有情故,以大悲心告诸大众言:“汝等善听,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。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,为欲自利及护他人、速求诸法得成验者,其数珠法应有如是,须当受持。若用铁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五倍;若用赤铜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十倍;若用真珠、珊瑚等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百倍;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千倍,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,应受此珠;若用莲子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万倍;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;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;若用水精为数珠者,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;若菩提子为数珠者,或用掐念或但手持,数诵一遍其福无量,不可算数,难可校量。诸善男子!其菩提子者,若复有人手持此珠,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,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,行、住、坐、卧,所出言语若善若恶,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,得福等同,如念诸佛诵咒无异,获福无量。其数珠者,要当须满一百八颗。如其难得,或为五十四,或二十七,或十四亦皆得用,此即数珠法相差别。
“诸善男子!以何因缘,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?诸人善听,我为汝等重说昔因。过去有佛出现于世,在此树下成等正觉。时,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,彼有一男,忽被非人打杀。外道念言:‘我今邪盛,未审诸佛有何神力。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,若佛是圣,树应有感。’即将亡子卧著菩提树下,作如是言:‘佛树若圣,我子必苏。’以经七日诵念佛名,其子乃得重苏。外道赞言:‘诸佛神力,我未曾见。佛成道树现此希奇,甚大威德,难可思议。’诸外道等,悉舍邪归正,发菩提心,信知佛力,不可思议。诸人咸号为延命树。以此因缘有其二名,应当知之。我为汝等视其所要,说此语已。”
佛言:“善哉,善哉!文殊师利法王子!如汝所说,一无有异。”
一切大众,闻此持珠校量功德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
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
念珠的材質 ▶
佛珠材質:木
木質佛珠是使用木材製作而成的佛珠,是佛珠中最常見的材質之一。木質佛珠特點為「紋理自然、溫潤,觸感舒適」、「香氣怡人,有助於使人放鬆」,常見木頭類型包含:
沉香木:沉香木是木中珍品,具有獨特高雅、醇厚的香氣,根據地區不同,出來的木頭氣味會有些許不同。
檀香木:檀香木也是一種名貴木材,其香氣較典雅、清新,隨著不同地區出來的氣味也會有些許不同。
佛珠材質:玉石(水晶)
玉石佛珠是使用玉石製作而成的佛珠,也是佛珠中常見的材質之一。玉石佛珠特點為「質地堅硬、光滑溫潤」、「色彩豐富、紋理多樣」,常見玉石類型包含:
瑪瑙:瑪瑙是一種玉髓(礦物),具有多種顏色,常見的有紅色、白色、黑色等。
琥珀:琥珀是一種樹脂化石,具有黃色、棕紅色、褐紅色等顏色。
水晶:水晶是一種石英結晶(天然礦石),具有透明、無色等特點。
碧璽:碧璽是一種寶石,具有多種顏色,包含綠色、咖啡色、紅色、粉色、黃色、藍色、黑色等,還能從這 7 大顏色變換出高達 170 種色彩。
佛珠材質:堅果類
堅果類佛珠是使用堅果類植物的種子製作而成的佛珠。堅果類佛珠的特點包含「質地輕盈」、「色澤自然、古樸雅致」,常見堅果類型包含:
菩提子:菩提子是菩提樹的果實,通常會有 2 種類型,一種是呈現種子原來的不規則形狀,一種是經過加工後呈現圓潤光澤形狀。
橄欖核:橄欖核是一種堅果的果核,具有棕色的色澤,形狀部分通常會經過加工,以雕刻造型或圓潤光澤呈現。
蓮花子:蓮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含義,蓮花子佛珠常見顏色包含褐色、黑色,形狀部分同樣會經過加工,以雕刻造型或圓潤光澤呈現。